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战略制定过程详解(一)
“2003年年初,经过一个月的定位研究,广州成美营销顾问公司为我们(加多宝公司) 制定了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战略,将其定位为‘预防上火的饮料’,并且帮助我们确立了‘怕 上火,喝王老吉’的广告语。从今天看来,这项工作成果成为红罐王老吉腾飞的一个关键因素。” 
——加多宝集团总裁 阳爱星 
一、品牌释名 
凉茶是广东、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,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“药茶”。在众多老 字号凉茶中,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。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,至今已有 175年,被公认为凉茶始祖,有“药茶王”之称。到了近代,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。
20世纪 5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,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: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,发展 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,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(国药准字);另一支由王氏家族 的后人带到香港。在中国大陆,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;在中国大陆 以外的国家和地区,王老吉品牌为王氏后人所注册。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,经 王老吉药业特许,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,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、经营王老吉 牌罐装凉茶(食字号)。
二、背景 
2002年以前,从表面看,红色罐装王老吉(以下简称“红罐王老吉”)是一个活得很不错 的品牌,在广东、浙南地区销量稳定,盈利状况良好,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,红罐王老吉饮 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 1亿多元。发展到这个规模后,加多宝的管理层发现,要把企 业做大,要走向全国,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,甚至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 成长的障碍。
而所有困扰中,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——红罐王老吉当“凉茶” 卖,还是当“饮料”卖?现实难题表现一:广东、浙南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认知混乱。 
在广东,传统凉茶(如颗粒冲剂、自家煲制、凉茶铺煲制等)因下火功效显著,消费者 普遍当成“药”服用,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。而“王老吉”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 代称,说起凉茶就能想到王老吉,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。因此,红罐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, 就能很难顺利地让广东人接受它作为一种可以经常饮用的饮料,因此销量大大受限。
另一个方面,加多宝生产的红罐王老吉配方源自香港王氏后人,是经国家审核批准的食 字号产品,其气味、颜色、包装都与广东消费者观念中的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,而且口感偏 甜,按中国“良药苦口”的传统观念,消费者自然感觉其“降火”药力不足,当产生“下火”需求时, 不如到凉茶铺购买,或自家煎煮。所以对消费者来说,在最讲究“功效”的凉茶中,它也不是 一个好的选择。
在广东区域,红罐王老吉拥有凉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,却长着一副饮料的面孔,让消费 者觉得“它既像是凉茶,又像饮料”,认知陷入混乱。
而在加多宝的另一个主要销售区域浙南(主要是温州、台州、丽水三地),消费者将“红 罐王老吉”与康师傅茶、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,没有不适合长期饮用的禁忌。加之当地华 侨众多,经他们的引导带动,红罐王老吉很快成为当地最畅销的产品。企业担心,红罐王老 吉可能会成为来去匆匆的时尚,如同当年在浙南红极一时的椰树椰汁,很快又被新的时髦产 品替代,一夜之间在大街小巷消失的干干净净。
面对消费者这些混乱的认知,企业亟需通过广告提供一个强势的引导,明确红罐王老吉 的核心价值,并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。
现实难题表现二:红罐王老吉无法走出广东、浙南。 
在两广以外,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,甚至在调查中频频出现“凉茶就是凉白开”、“我们 不喝凉的茶水,我们经常泡热茶”这些看法。对“凉茶概念”进行教育显然费用惊人。而且,内 地消费者“降火”的需求已经被填补,他们大多是通过服用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来解决。
做凉茶困难重重,做饮料同样危机四伏。如果放眼整个饮料行业,以可口可乐、百事可 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,以康师傅、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、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 领先地位。 而且,红罐王老吉以“金银花、甘草、菊花等”草本植物熬制,有淡淡的中药味,对口味 至上的饮料而言,王老吉这种口味的确存在不小的障碍,加之红罐王老吉 3.5元的零售价,如果加多宝不能使红罐王老吉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,它就永远走不出饮料行业“列强”的阴影。
这导致红罐王老吉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:既不能固守两地,也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。
现实难题表现三:推广概念模糊。 
如果用“凉茶”概念来推广,加多宝公司担心其销量将受到限制,但作为“饮料”推广又没有 找到合适的区隔,因此,在广告宣传上不得不模棱两可。红罐王老吉早期的广告是这样的:
一个小男孩为了打开冰箱拿一罐王老吉,用屁股不断蹭冰箱门。广告语是“健康家庭,永远相 伴”。显然这个广告并不能体现红罐王老吉的独特价值。
红罐王老吉早期的推广中,消费者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它,企业也不知道怎么去卖它。在 这样的状态下红罐王老吉居然还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好几年。出现这种现象,外在的原因是中 国市场还不成熟,存在着许多市场空白;内在的原因是这个产品本身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, 刚好能够填补这个位置。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往往容许这样一批中小企业糊里糊涂地赚得盆 满钵满。但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,企业要想做大,就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:消费者为什么买我的产品?